吉林视窗,吉林新闻网,吉林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奥迪 8
热门TAG标签:

中国科学家呼吁全球尽快“量化”最低自然区域比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9
摘要:新华社发 晁生林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命共同体”课题组花费数年,研究总结中国20多年开展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地经验及国际相关经验,提出了N

  鲸鲨濒危、现存犀牛濒临灭绝、北极熊数量锐减……针对持续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生态学家提出新的解决之道——尽快量化人类基本生存与发展所需的最低自然区域占一国或全球面积比例——N%(即自然比例),并使之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基础保障“红线”。

  “2018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年会”13日在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210多位全球生态保护专家及自然保护地管理者在此发出《N%全球研究协作倡议》,呼吁全球尽快“量化”这一最低自然区域比例,并据此建立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标体系。

  “N%理念是为寻找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平衡点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说,我们相信这一理念的达成不仅对中国非常关键,同时也对全球或其他国家“至关重要”。

一头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活动。新华社发 晁生林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命共同体”课题组花费数年,研究总结中国20多年开展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地经验及国际相关经验,提出了N%理念。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田德欣说,N%理念将人类自身需求、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将带来一种“保护与发展新模式”。

  他解释说,全球或各国一旦确立N%这个基本保护目标后,可以对国土进行更科学的规划和利用,优先选择那些能在相同面积比例下提供更大、更高效生态生产能力的区域,也就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服务功能高的区域加以保护。在这样一种整体平衡关系下,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形成动态、协调、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在N%全球保护协作研讨会上,专家们展开了审慎的研究和探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目前,各国都把建立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等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石。但它们大部分都没有把“保障人类生存”设为直接目标。由于人类需求与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导致保护目标也多种多样,实现起来也十分困难。而如果单独研究和解决人类自身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也将难以形成清晰有力的远景目标与国际联合行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原首席科学家、保护生物学会亚洲分会政策联络员杰弗里·麦克尼利认为,课题组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挑战的问题,即“需要多少保护地来支持人类福祉”,这个问题非常值得研究,并应选择一些地方尝试运用和示范。

  魏辅文说,全球迫切需要提升和统一自然保护的基本目标。“只有树立保障人类生存发展这一中心目标,建立起自然保护地与人类福祉之间直接的强关联,才能得到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支持。”

  他举例说,就像中国有18亿亩耕地的保护红线一样,N%目标也十分清晰,可以更好地赢得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运行的良性机制。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显示,中国现有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目前,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提出国家公园的主要目标是“让国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一些国家公园试点在保护其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做得较好,例如三江源、大熊猫、祁连山和虎豹国家公园。”课题组负责人之一解焱博士指出,但现有自然保护地在优先区中仍存在大量空缺,比如大部分陆地优先区被保护地覆盖的比例低于30%。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科学和政策支持部负责人文卡塔·萨拉·巴布·吉达认为,这个研究非常重要,如果中国或者其他国家能努力做一个示范,一旦成功,将影响其他很多国家。

  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玛丽莎·库切表示,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及其网络将支持这一重要倡议,将积极加入倡议中建议的网络,为进一步发展和实践该理念做出贡献。

  魏辅文指出,在总体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充分运用保护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推进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中国和全球生态保护的“一个重大机遇”。

  他呼吁,全球和各国应尽快推动针对国家层面的N%相关研究,明确这一关键指标体系并纳入到相关国际公约和全球行动计划。“中国科学界期待与全球科研与保护机构积极合作,共同为保护人类未来、为保护这颗生命星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最大努力。”(记者屈婷)

最火资讯